精品内容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VKF大龄托管 > 行业新闻

自闭症干预路上的十大误区,90%家长都中了!

2020/10/23 17:26:41字体:
分享到:
ff

 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后,就会到处“寻医问药”给孩子进行干预治疗,殊不知有的训练方法并没有效果,尤其是不专业的家长自己辅助孩子做家庭训练时,很容易陷入误区,白费心力。今天大班长给大家总结了家长们干预训练时常常会犯的错误,让大家少走弯路,以免耽误孩子康复的"黄金期"。

 
 
 
01
 
纠结于诊断结果
 
接受诊断结果是一件需要极大心理承受力的事情,很多家长可能会因为一时不能接受,而在长时间内带孩子去多家机构进行评估,却没有想着一旦发现问题,最应该做的是及时进行干预。
 
 
 
有家长给我留言说孩子8岁了,上学学校不收,孩子说话能力都很弱,自理能力更是欠缺。能干预吗?能,但是进步可能会稍慢一些,因为自闭症以及发育迟缓的黄金干预年龄为2-6岁,适宜干预年龄为2-12岁。
 
 
 
要清晰认识诊断的目的只是为了做一个分类,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各项技能的当前水平,只要技能水平达到同龄儿童了也就是脱离了诊断标准。
 
 
 
 
 
 
02
 
进行大量感统训练
 
感统我们前面也介绍过,“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而感统失调常见表现是身体运动、感觉运动的不协调。
 
 
 
研究表明感统训练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孩子和肢体协调有关的技能,因此在孤独症康复训练中通常会包含感统训练。
 
 
 
但是感统训练对于自闭症的核心问题(社交障碍,语言发展障碍,刻板行为)没有显著疗效,每个孩子的感统失调程度有所不同的,所以感统训练要做多久还要看孩子本身感统失调的情况而定,切不可盲目大量地依靠感统训练来解决所有问题。
 
 
 
 
 
 
03
 
盲目跟风禁食疗法
 
禁食疗法—或称去谷物及酪蛋白食疗。是被美国国家自闭症研究中心2009年发布的国家保准项目归为第三类的方法。
 
 
 
尽管在临床报告中确实有父母报告孩子食用糖类物质后就显兴奋,或者检测到对于蛋白类物质有过敏现象,但这里有一个需要区别的因果关系:正常儿童也存在糖和蛋白不耐受的情况,这并不是孤独症的特有现象。
 
 
 
在临床处理上,是否要使用禁食疗法必须先去医院获得检查和医生建议,切不可听信传闻随意给孩子禁食,儿童正处于大脑和生理发育快速期,随意禁食容易引起营养不良或其他生理问题。
 
 
 
 
 
 
04
 
家长过度依赖机构
 
很多家长或许迫于生活压力,就把孩子全托给特殊学校或者机构,但是却不知道,自己才是孩子康复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
 
 
 
目前大多数的机构都会将家长培训纳入机构服务内容,因为孤独症的干预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的,和环境密切相关的事情。就干预时间上来说,有效干预时间是每周25-40小时,一般机构一周可以为一个孩子完成10个小时,剩余的时间就需要家长在家里完成。如果没有家长的介入,大多数的孩子基本上无法得到有效的干预。
 
 
 
孩子训练肯定是要泛化到生活中去的,家庭环境中存在大量生活场景,对于孩子的语言,认知,社交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个部分几乎是机构相对结构化的环境无法替代的。
 
 
 
05
 
仅使用DTT或NET一种教学方法
 
ABA一共分为两类主要的方法,DTT分离式回合教学和NET自然教学法。前者的特点是结构化程度高,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密集式训练,进步速度快。
 
 
 
NET自然教学法的特点是灵活,泛化好,孩子对于教学内容切入情景因此理解深刻。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搭配比例,大多数的孩子都同时需要两种方法,过度依赖其中一种都不能达成最佳效果。
 
 
 
举例来说,对于家长普遍关心的语言项目,DTT可以帮助孩子快速累积词汇量,短语和简单句子结构,但NET可以教会孩子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两者应该配合训练。
 
 
 
 
06
 
着重于语言、认知,忽略社交
 
部分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却忽略了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社交技能也是他们很明显的弱点,以致于孩子到了十几岁还不知道如何进行基本的社交,比如如何维持眼神,如何引起别人注意,如何进行交流等。
 
 
 
社交训练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所有训练,都是希望他能尽量融入社会生活中。而基本的社交训练也并非一定要在同龄群体中进行,实际上最初的社交训练就是孩子和父母的社交,然后泛化到面对一个到多个同伴的社交,所以在家庭一对一训练中,进行基本的社交能力训练是孩子通向融合的基础。
 
 
 
 
 
 
07
 
问题行为处理不当
 
在处理行为问题时有几个常见的误区。
 
1、刚刚实施干预方案的时候发现情况更糟了,以为处理方式错误,于是停止,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你应该继续的。
2、断断续续干预,这个极其危险,可能造成问题行为越来越严重,因为问题行为被间隔强化了。
3、没有仔细找到问题行为的原因就随意干预,在干预前期,家长确实很难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行为,这时候就需要仔细观察记录,在找到问题行为原因之前进行干预经常导致无效。
 
 
08
 
过于迁就孩子
 
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很多父母尤其是祖父母会在潜意识中对孩子产生负罪感,总想补偿孩子一些什么,外在表现为对孩子的过分宠溺。但是,结果通常不容乐观。
 
 
 
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本来就高发,宠溺会进一步加重问题行为,导致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更加困难。实际上,在行为管理上,父母应该建立和对待普通孩子一样的标准,行为问题不能讨价还价,因为孩子长大后的现实世界不允许。
 
 
 
好家长的真正含义不是对孩子有求必应,而是帮助孩子获得他真正需要的东西。
 
 
 
 
 
 
09
 
家庭训练强求“标准答案”
 
很多家长咨询问题时,一来就直接问:怎么进行家庭训练?我们一再强调,每个孤独症孩子的行为表现各有不同,那么我们的训练必定也是根据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发育情况及行为表现因人而异的。
 
 
 
ABA虽然包含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法,但ABA本身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行为基本规律的学科,规律本身是观察的总结,不存在刻不刻板的问题。而我们所说的家长刻板运用ABA是他们不能灵活运用或者没有泛化训练,就会使他们的教学方法很死板。
 
 
 
10
 
以为融合教育“越早越好”
 
所有早期干预的最终目的都是将孩子送入主流学校,但是并非越早进行融合越好,也不是每个孩子最终都能去主流学校的。
 
 
 
许多并没有准备好的孩子进入融合环境中实际上非但不会“和正常孩子待久了就会好了”,反而会因为环境中过大的压力和负面的社交体验而越来越不好。比如有个家长说孩子上学后,跟不上其他孩子的进度,很多字不会写,差距越来越大。
 
 
 
如果孩子能力还不足以融合主流教育环境的话,不必强行将他们送进去,不然孩子和家长都会很有压力。应该在家庭训练中做好基础训练,再逐步地辅助孩子过渡到校园中去。

联系我们

名称:江苏省泰州市VKF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报名手机:189-3457-0630
微信号:同手机
地址:中国·江苏省·泰州市·VKF中心